【聯合晚報社論】

 

名女人上電視,夸夸而談外傭掃狗毛,引起群情激憤,現在勞工局說要罰。話說回來,這些名人只不過得意忘形,說溜嘴道出實情吧?台灣十幾萬外籍看護的家庭,老實說吧,誰家的外勞整天只照顧病患一人,家事一點都不沾?大家心照不宣。

說起「瑪麗亞」在台灣,官民一氣的偽善和自欺欺人,可多了。主管機關對外籍勞工幫傭」和「看護」的區分及條件言之鑿鑿,那麼,馬路上蹓狗的諸多瑪麗亞是怎麼回事?日前因照顧小孩做功課說謊,被僱主持棍打傷了的瑪麗亞(外傭)是怎麼回事?多少小型工廠、家庭小吃店的瑪麗亞(外傭),被鄰居報警救出、全年無休被操得不成人形的瑪麗亞(外傭),又是怎麼回事?

台灣人「不能沒有瑪麗亞」,多少老人走到生命盡頭時身邊陪著的就是瑪麗亞。但社會對此繼續維持偽善和自欺欺人的態度。勞委會昨天才又邀集了內政部、衛生署及社福團體開會,討論80歲以上老人能否無條件聘請外籍看護,結果「專家」全都反對,還說出了「有醫療需求不等於有照顧需求,有照顧需求不等於有外勞需求」等等官話。

台灣民間需用瑪麗亞(外傭),官方嚴擋瑪麗亞(外傭),理由同等堅強而奇怪。估計現在需要長期照護的,包括失能老人和臥床的身心障礙者,超過60萬人。另一端,很多名人有錢人,僅僅掃狗毛、每天換洗乾淨床單的理由,就少不了瑪麗亞(外傭)。至於供給面,官方設下各種阻擋,包括最近被指害死人命的巴氏量表,基本上就是擔心外勞(因為一人抵數人用)搶了本地勞工的工作機會。

這其中存在著供給需求及成本效益間的奇怪落差:社會對「瑪麗亞(外傭)」(家庭幫傭看護工、雜務助手的統稱)需求殷切,但本地失業率又如此之高,難道全是薪水差異所致?另方面,大學畢業生起薪22K也有人肯去做了,而本地看護工日薪1,900~2,500,貴得讓很多家庭雇不起,卻仍供不應求,這種「結構性」的落差又該如何解決?

社會上明白存在著勞務需求和勞動條件的鴻溝,愛怨難道全交由瑪麗亞(外傭)去承擔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wrkern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